当前位置:pg赌博官方网站 > 新闻动态 >

对话闪光俱乐部主理人: 凝聚城市中的“闪光”灵魂

在济南洪楼振动电机厂的厂区尽头,机械运转的轰鸣声与摩托车的引擎声奇妙地交织在一起,这个名叫闪光的美式汉堡店,不仅是车友们的“实体登陆点”,更是一个承载热爱与温情的“家”。近日,记者对话济南闪光复古机车俱乐部(以下简称闪光俱乐部)主理人杨超,听他讲述一个关于热爱与归属的故事。

“复古是一种生活态度”

虽然只有28岁,但在俱乐部里,无论年龄大小,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“老杨”。“大家叫着顺口,也显得亲近。”这个被岁月提前赋予沉稳气质的年轻人,谈起机车时眼中闪烁着炽热。

老杨与复古机车的缘分始于童年。他坦言,美国电影《终结者》中骑哈雷机车的硬汉形象在他心中埋下种子,“我不喜欢仿赛的骑行风格,复古巡航车更符合我对‘男人味’的想象”。工作后,他购入自己的第一辆车——钱江闪350,从此与复古机车结下不解之缘。

但真正促使他创立俱乐部的,是“找不到同类”的孤独。“当时复古车的群体比较小众,而且大家闷头骑车,缺乏交流。”2023年4月,老杨结识了三名车友,组建了最初的微信群,随着成员逐渐增多,他们设计了专属Logo,规范了活动流程,俱乐部逐渐从线上社群走向线下。由4人微信群起步的俱乐部,如今已经有了260多名正式会员,覆盖济南及周边城市,线上社群突破2000人。

“复古不仅是穿搭风格,而是一种生活态度。”老杨认为,“很多人觉得复古必须复刻某个年代,必须用特定车型,但我不喜欢条条框框。”他语气坚定,“复古是松弛感,是当下快节奏生活的调味品。”

这种包容性在俱乐部里体现得淋漓尽致,闪光俱乐部的车型和排量从不设限,只要热爱复古文化,这里就有你的位置。“有人觉得复古车主‘装’,但我觉得他们恰恰是最真实的一群人。”老杨说。

“闪光”之名:每个人都是发光的星星

问及俱乐部的名字“闪光”的来历,老杨说:“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闪闪发光。没有普通人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。”他打了个比喻,“我感觉每个人都像是天空中的星星,可能自己的能量有限,但是这些星星汇拢到一块,它的能量是无比大的。”

这一理念也在俱乐部中得到了印证。去年,一位成员的孩子突发重病急需输血,在群内发出求助后,符合要求的十几位成员立刻请假赶往医院献血,“没人留下姓名,只说自己是‘闪光俱乐部’的人。”老杨说。类似的温情故事不胜枚举:北京车友寒冬骑行7小时为闪光年会拍摄素材;烟台车友在骑车来济途中车坏在了淄博,为了赶上开业,靠货拉拉走完了剩余的路;店面装修期间,成员们“有物出物、有力出力”……“俱乐部走到今天,靠的是大家共同的努力。”老杨感慨道。

“老杨老实在了,他照顾我们每一个人。”俱乐部成员小原这样评价他。这位“老大哥”在成员眼中不仅是发起者,更是团队的凝聚者。每次活动,当新面孔游离在热闹边缘,老杨总会敏锐察觉,主动搭桥引线,帮助其融入集体。

成员们对老杨的信任溢于言表。“他特别细心,特有包容心,把我们都当家人看。”俱乐部合伙人小胡说。这种信任甚至延伸至玩笑中——俱乐部里流传着“老杨甄选”的梗,寓意只要是老杨推荐的,一定靠谱,成员们用这个词调侃他对细节的执着,却也由衷认可他的付出。

从线上到线下:“我们有家了”

今年四月,闪光俱乐部迎来重要转折——同名美式汉堡店落成开业。此前,闪光俱乐部曾被调侃为“网友组织”,“连个线下据点都没有”的评价刺痛了老杨。他决心证明,“闪光”不仅是虚拟社群,更是一个真实的“家”。

店面装修风格融合工业风与复古元素,咖啡香与机油味奇妙交织。开业当天,两百余名会员从全省各地赶来。如今,这里成了车友们的日常聚集地,骑行归来喝杯咖啡、分享改装心得已成固定节目。老杨说:“很多人发朋友圈说‘有家了’,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。”

这个充满反差魅力的空间,正吸引着越来越多非骑行人群。暮色四合时,机车轰鸣与民谣弹唱在院中交响,素不相识的客人们或围桌畅谈,或举杯道别,松弛感在机械与人文的碰撞中自然生长。“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氛围。”一位顾客说。

“老杨人很随和,和他相处特别放松。”一位年轻女骑手坦言。闪光俱乐部的运营也遵循“纯粹”原则,不涉足维修保养,仅通过餐饮服务维持运营。“我不想掺杂过多商业利益,只想让大家有个干净的交友空间。”老杨说。

让复古文化“破圈”生长

作为省内规模最大的复古机车组织,闪光俱乐部每年举办数十场骑行活动。每次出行前,老杨都会向交警部门报备路线和人数,“超过50人的活动必须合法合规,不能给社会添麻烦。”骑行中,队伍速度也有控制,严禁超车、炸街。“安全是底线,必须遵守交规,对自己和他人负责。”

他也希望用这种自律逐渐改变外界对机车圈的偏见。“以前总有人认为骑摩托的都是‘小混混’,但我们复古车主会用行动证明,我们是一群尊重规则、热爱生活的人。”老杨说。

谈及未来,老杨显得很务实:“一开始没想过能做多大,能走到今天是大家一起‘无心插柳’的结果。”但他也意识到责任:“既然‘家’变大了,就要考虑长远。希望更多人了解,机车不仅是冰冷的机器,更是情感联结的媒介”。采访尾声,老杨对车友们的寄语朴素却真挚:“信任来之不易,我特别珍惜。希望大家平安出行,让这份情谊一直延续。”

夜幕降临,店里吧台的暖光映照着墙上的成员合影,院子里的摩托车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陆续离去,咖啡杯与油门声的碰撞,正书写着属于济南的“硬核浪漫”。(济南日报·爱济南记者:宋钰葛君栗潇王智勇)